关注我们

阳晖家政服务热线

 0797-5313595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家政常识 » 婆婆和儿媳的矛盾真的不能调解吗?
  •  0797-5313595
  •  1040585689@qq.com
婆婆和儿媳的矛盾真的不能调解吗? 发布时间:2016-08-10 09:56:50

         俗话说的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其中一本就是婆媳经!婆媳关系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难道就真的这么难处理吗?每座婚姻的围城里,家家户户的屋檐下,都有一段婆婆和媳妇的故事。中国有句老话叫“十对婆媳九不和”,婆媳关系的微妙性、特殊性和难处理性众所周知。如何正确解读这本《婆媳经》?我想谁都不能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婆媳亲,全家和”。这话有双重涵义。其一是说婆媳关系融洽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家庭中其他人际关系,如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以及祖孙关系。其二是指婆媳关系是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中最微妙、最难处的一种关系。 这样看来,婆媳关系是否融洽将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和睦!

那今天,就让我们试着一同来解读这本千年婆媳经吧! 首先,我们需要从原因入手,即是什么导致了婆媳关系如此难处理呢?我想无非有以下四点原因:

一、婆媳关系本身的微妙性。

我们要知道,夫妻关系的存在是由于婚姻关系,母子关系的存续是由于血缘关系,而婆媳关系的既不是由于亲属关系,也不是由于婚姻关系,婆媳关系仅仅是因为与自己的丈夫缔结婚姻而与其搭建起来的一层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婆媳关系被要求的可能超于亲属关系,这使得与实际形成的观念互相矛盾。对婆媳而言,他们自己为对方的付出,或是在支配权的使用上往往是心中存有不愿,并不是完全的采纳或者接受。因此在某些事情上是很容易引发争执的。

二、婆媳紧张的传统造就一种恶性循环。

婆媳关系可以说是中国家庭内部人际关系中的一个传统难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婆媳关系是一种不平等的人际关系,媳妇必须俯首听命于婆母,没有独立、平等的人格尊严。“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是旧社会做媳妇艰难的生动写照。同时,“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从而形成了一种妇女压迫妇女的恶性循环。

三、支配权以及事务管理权的冲突。

我国家庭中有“男治外、女治内”的传统,婆婆做了几十年的内当家,现在把权力交给媳妇,媳妇在家庭事务中唱起了主角。对这种角色的转换,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适应。“有的婆婆虽已年过花甲,却仍希望继续保持在家庭中的经济支配权,或者难以接受完全由媳妇掌握家庭经济大权的事实;而做媳妇的也往往不甘让步,这就难免发生矛盾。

四、作为中介的力量失去失衡。

夫妻之间在活动、打算、开支以及交往等方面有着更多的共同点。在这些问题上,夫妻观点的一致性往往要超过母子观点的一致性。这是因为儿子和母亲相隔一代,在心理上存在着差异,这样就容易造成儿子中介作用的失衡。如果母亲不理解,就会产生“娶了媳妇忘了娘” 的心态,误认为儿子对自己的感情被儿媳夺去了,而迁怒于儿媳。

那对于具体出现的婆媳之间的矛盾,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呢?

新形势下,女人应该有新的“三从四得(德)”——“从不在背后说婆婆坏话,从不在婆婆面前和老公过分亲热,从不要在婆婆面前数落老公;婆婆的长处要虚心学得,婆婆的唠叨要听得,对婆婆物质感情投入要舍得,对婆婆的马屁要拍得”,才能和婆婆和平共处。哈哈,真的是很精辟不是嘛!

 1、作为新时代的好儿媳,不能硬是和婆婆对着干。毕竟在某些事情上,婆婆的观点较为传统,难免会有冲突的地方,这个时候双方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即使一方发脾气,另一方也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反应,等对方情绪平静之后再商讨处理所存在的问题。心理学告诉我们,消极而强烈的情绪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导致冲突升级;争吵还具有“惯性”,即一旦因一点小事“开战”,日后往往有事便吵,久而久之,成见会越来越大。因此,当一方情绪反应激烈时,另一方应保持冷静与沉默,或者寻机走脱、回避,等事态平息后再交换意见,处理问题。

2、还要禁忌这样一点,婆媳双方平日有了意见,切忌向邻居、同事或朋友乱讲。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捐东西越捐越少,捎话越捎越多”。说的就是“传话”在人际关系中的不良作用。婆媳失和,向亲朋邻里诉说,传来传去,面目全非,只会加剧矛盾。作为婆媳,应引以为训。

 3、要将物质上的孝敬与情感上的交流相结合。 作为儿媳要和婆婆搞好关系,除了物质上孝敬之外,还应注意和婆婆搞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隔阂。只有彼此心理及时沟通,双方的心理距离才会缩短。因此,做媳妇的平日里要经常向婆婆问寒问暖,每逢老人身体不适,更需悉心照料,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4、当然还要发挥好儿子中间人的作用。特别注意的是,作为儿子,在婆媳之间,观点一定不能直接偏向另一方。要在里面尽可能发挥平衡的作用。

各位儿媳妇们,今天的这部《婆媳经》不知道各位是否已经拿到手了呢,记住婆媳之间的事,一定要冷静处理,双方要互相尊重,只有这样,婆媳关系处理的才能如鱼得水,只有这样,才能家和万事兴!

QQ咨询:1040585689
客服热线:0797-5313595
微信加好友

微信客服